首页 > 研招院校 > 正文

东林学派的历史背景与影响(东林学派历史背景与影响)

2025-02-01 05:45:41 | 苍穹网

今天苍穹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东林学派的历史背景与影响(东林学派历史背景与影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东林学派的历史背景与影响(东林学派历史背景与影响)

东林学派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明代末年,在阉党把持下的朝政日益腐败,皇帝、宦官、贵戚究奢极欲,疯狂掠夺和兼并土地,一引起地区竟出现了“人相食”的情况,激起了农民的反抗和斗争。矿监税使横行各地、横征暴敛,加紧对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榨取,摧残着某些地区刚刚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引起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反对。一部分在朝官吏和在野的知识分子已经敏锐地感觉到“天崩地陷”、危机四伏,为了改革弊政,缓和矛盾,他们指责朝政腐败,要求改革。万历二十二年(1594),敢于直谏的吏部郎中顾宪成因抨击朝政而与明神宗朱翊钧的意见相忤,被革职,回到家乡江苏无锡。但他并没有消极隐居、归逸山林,而是与弟弟顾允成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倡议重修地处无锡城东的东林书院,聚众讲学,把读书、讲学与关心国事紧密相联,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学术宗旨。东林书院这种与议政相结合的讲学、读书活动,得到了社会上对现实不满的地主、官僚、知识分子和商人的拥护,也得到朝廷中一些正直官员如赵南星等人的支持,许多不同学派的人士也“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明史·顾宪成传》),东林书院也因此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导向。作为一个学术团体的东林学派,于是逐渐扩大成为一个政治派别,被当权者斥之为“东林党”。
东林学派虽“居水边林下”,仍“志在世道”,以国家兴亡为重。他们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来表现的,综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抨击和反对大宦官、大官僚的专权乱政,主张革新朝政。他们指出:“今之肆毒者固在中涓(宦官),与中涓合毒者实由外廷(内阁)”(《明史·史孟麟传》);主张一切政事统归地六部,公论付之宫官,积极参加并领导反对宦官专权的斗争。倡议开放地方政权,运用和发挥地方士绅中有识之士的力量,发展社会经济。被誉为“东林八君子”之一的钱一本还提出“大破常格,公天下以选举”的主张。其次,抨击科举弊端,提倡不分等级贵贱,破格录用人才,以革新吏治。顾宪成明确提出,科举取士应打破常规,“士亦择于贵贱也,贵而取贵焉,贱而取贱焉,惟其当而已。”(《泾皋藏稿》卷二)顾允成提出“有洁己爱民者”应公开加以表彰。他们要求“海内共以为贤者,不惜破格用之”(《明万历实录》卷三四三),为此高攀龙在天启二年(1622)上了《破格用人疏》,有力地冲击封建等级制度和上尊下卑的伦理观念。再次,反对横征暴敛。翰林院检讨姚希孟在《代当事条奏地方利弊疏》一文中说:三吴诸郡,财赋一直很重。自从满族在东北兴起后,户部告匮,于是有了加派的名目,可怜百姓叫苦不迭,以至卖子、卖妻。因此主张实行“惠商”政策,简化征税手续。东林学者还从利国利民的政治原则出发,大胆地提出“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的具有民主思想色彩的口号。顾宪成还愤怒地指斥朝廷“外人所是,庙堂必以为非;外人所非,庙堂必以为是”(《明史·顾宪成传》)表达东林学者与朝廷对立的态度。他们还反对宦官的为非作歹,余懋衡揭发陕西税监梁永的罪恶,李三才在《请停矿税疏》中揭发安徽税监陈增等人的罪恶,强烈要求从宦官手中收还开采榷税的权力。东林学派反对宦官的正义行动和一些主张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却遭到以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势力的残酷镇压。
顾宪在、高攀龙为首的东林学派在讽议朝政、裁量人物的同时还从事学术研究。万历年间,学术领域内,王阳明学说中的空谈心性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王门后学利用王阳明的“无善无恶是心之体”的理论,提倡“三教合一”,汲取佛学思想,大张禅风。顾宪成、高攀龙在肯定阳明学说对于“桎梏于训诂辞章”的朱门后学有“一时心目俱醒”的同时,也严厉批评“致良知”学说的危害。他们认为王阳明的“心即理”的观点,将人心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必然会导致“率天下而归一,无所事事”。反对王学的空谈而提倡“贵实行”,钱一本说:“学不在践履处求,悉空谈也。”(《明儒学案》卷五十九《东林学案二》)在东林学者制定的《东林会约》中,明确规定其学术宗旨为“躬修力践”和“先行后言”。他们还围绕本体论和本体与功夫的关系而展开了“道性善”与“无善无恶”的辩论。泰州王学的周汝登、管志道等人曾根据王阳明的“无善无恶是心之体”的理论和宋代学者周敦颐的“太极本无极”的观点,以“无”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把本体与功夫一分为二。顾宪成、高攀龙则以“善”为天下之本,主张本体与功夫合一,批评“无善无恶”实际上就是取消是非善恶标准,认为这是一种以学术杀天下,提倡士大夫应该“居庙堂之上,无事不为其君;处江湖之远,则事必为吾民”的“实事”观念。他既反对王阳明的“格物”即“格心”的观点,也不同意朱熹把“至善”作为封建道德的根本原则,主张天下之理没有内外大小之分,强调“一草一木”也有理可格。
东林学派十分重视学术研究的方法,提倡讲、习结合,常常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探讨学习心得,“或细绎往古,或参酌来今,或研究典故,或询访人物”,将学术交流与社会现实政治结合在一起。他们的联欢会还伴有一定的仪式,据《东林书院志》所载会约仪式共有十一条之多。这种讲、习结合和相互印证的学术研究方式,一时相传,学者云集,成为吴中地区自古以来从未出现过的一大盛事,也为后来的顾炎武、黄宗羲、方以智等清初学者所仿效,并发展成为言必证实,言必切理,重实践重实证的一代学术新风。
东林学派除顾宪成、高攀龙外,其他著名学者还有钱一本、孙慎行、史孟麟、刘永澄、薛敷教、叶茂才、许世卿、刘元珍、黄尊素、陈龙正等。他们在学术上也都攻击王阳明的学说,拥护程朱理学。然而他们各自的学术见解并不一致,与程朱学说也有种种区别。但东林学者敢于突破理学束缚而崇尚“有用之学”,正是东林学派有别于宋明理学的重要学术特征。

东林学派的历史背景与影响(东林学派历史背景与影响)

东林学派历史背景与影响

明代末期,朝廷腐败,皇帝、宦官与贵戚的奢靡生活导致社会动荡,农民起义和商业矛盾频发。矿监税使的横征暴敛加剧了社会不公,新兴市民阶层对此强烈不满。一些官吏和知识分子深感危机四伏,顾宪成因直言不讳被罢官,他与弟弟顾允成于无锡东林书院重修,将读书与关心国事相联,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为宗旨,吸引了众多不满现实的士绅和商人支持,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导向。东林学派逐渐成为政治力量,反对专权和科举弊端,主张革新吏治和惠商政策,提倡民主思想,与阉党势力相对抗。


东林学派的核心人物如顾宪成、高攀龙等,不仅关注时政,还致力于学术研究。他们批判王阳明学说中的空谈倾向,主张“躬修力践”和“先行后言”,强调学术与实践的结合。他们与泰州王学的周汝登等人在本体论上有分歧,东林学派坚持“道性善”理论,认为善是万物本源,反对取消是非标准,提倡士大夫应有责任担当。此外,东林学派重视学术交流,通过讲习结合的方式推动学术发展,对后来的清初学者如顾炎武、黄宗羲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注重实践和实证的学术风气。


东林学派的代表人物还包括钱一本、孙慎行等,他们虽同属程朱理学阵营,但学术见解各异,体现了东林学派对传统理学的突破和对“有用之学”的崇尚,这是他们区别于宋明理学的重要特征。


扩展资料

东林学派,是中国明代末年思想学术领域出现的一个以讲学与议政相结合的著名学术流派。因该学派的创始人顾宪成、高攀龙等学者在地处江苏无锡城东隅弓河畔的东林书院聚众讲学和读书,故得名。 苍穹网

天津大学2016年或者2015年教育学考研方向,

苍穹网(https://www.cgowl.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天津大学2016年或者2015年教育学考研方向,的相关内容。

你好,天津大学2016年的招生简章还没有出来,你可以参考2015年的天津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天津大学各专业不区分研究方向,入学的时候专业课考的都是73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公共课考的是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0德语。鉴于你的本科专业,建议你报考教育学专业。
涵毅教育帮你查到了天津大学73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的参考书目:
1、王道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6、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黄济、王策三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中外教育史
8、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9、《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0、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董奇,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此外涵毅教育帮您查到天津大学73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如下:

一、考查目标
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 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 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 约50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约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简答题:10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 分析论述题:7小题,每小题20分,共140分
三、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课程、教学、德育、学生活动、学校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各阶段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
二、教育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中介系统
(三)教育概念的界定 1、广义的教育 2、狭义的教育
(四)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1、教育是上层建筑 2、教育是生产力 3、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 4、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5、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6、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五)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1、人的发展涵义 2、人的发展特点 3、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l、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1)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2)内发论与外铄论 (3)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等对教育的制约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主要理论 1、教育独立论 2、教育万能论 3、人力资本论 4、筛选假设理论 5、劳动力市场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1)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1)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及教育面临的挑战 1、当代社会变革与教育发展 (1)现代化与教育变革 (2)全球化与教育变革 (3)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 (4)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 (5)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2、我国社会发展与教育 (1)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l、教育目的的概念 (1)教育目的的定义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2、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理论 (1)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等) 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4、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 (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2)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的概念 (1)培养目标的定义 (2)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 (1)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2)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3)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六、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1、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2、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学制的主要类型 (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2、学制确立的依据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1、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1951年学制;1958年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 2、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1)各级学校系统 (2)各类学校系统 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七、课程 (一)课程的概念 1、课程的定义 2、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的关系 3、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二)课程理论
1、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2、争论的主要问题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三)课程类型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四)课程编制 1、泰勒原理 2、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的概念 (2)课程目标的来源 (3)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4)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4、课程的内容及结构 (五)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的取向 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六)课程评价 1、课程评价的含义 2、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3、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七)课程改革 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经济囚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八、教学 (一)教学概述 l、教学的概念 (1)教学的定义 (2)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1、教学理论概述 (1)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 (2)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 (3)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1)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2)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3)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三)教学过程 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2)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 (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3、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概念 (2)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3)教学设计的模式 (四)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概述 (1)教学模式的概念 (2)教学模式的特点 (3)教学模式的结构 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1)程序教学模式 (2)发现教学模式 (3)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4)暗示教学模式 (5)范例教学模式 (6)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五)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 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量力性原则 (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六)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个别教学制 (2)班级上课制 (3)分组教学制 3、班级授课制 4、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七)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1)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 (2)教学方法的选择 2、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读书指导法 (4)练习法 (4)演示法 (6)实验法 (7)实习作业法 (8)讨论法 (9)研究法 (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考评 (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1、教学评价的概念及其功能 2、教学评价的种类 (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终结性评价 3、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4、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5、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6、教学评价的改革 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 1、德育概念 2、德育的功能 3、德育任务和内容 4、德育的特点 5、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1)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2)《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 (二)德育过程及相关理论 1、德育过程的要素 2、德育过程的规律 3、德育过程主要理论 (三)德育原则 1、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2、知行统一
3、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4、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5、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6、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8、教育影响的连续性 (四)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 2、情感陶冶 3、实践锻炼 4、自我教育 5、榜样示范 6、品德评价 (五)德育途径 1、直接的道德教学 2、间接的道德教育 (六)德育模式 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2、体谅模式 3、价值澄清模式 4、社会学习模式 5、集体教育模式。 十、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的概念与类别 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4、教师劳动的价值和特点 5、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6、教师的基本素养 7、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1)教师的培养和专业水平提高的紧迫性 (2)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 (3)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二)学生 1、学生及学生观 2、学生群体 (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2)学生群体的作用 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1)学生中心论 (2)教师中心论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1)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四)班主任 1、班主任工作概述 (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2)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2、班集体的培养 (1)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2)班集体与学生群体 (3)集体的发展阶段 (4)培养集体的方法 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十一、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概述 1、学校管理的概念 2、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 3、学校管理体制 4、校长负责制 (二)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1、学校管理目标 2、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1、教学管理 2、教师管理 3、学生管理 4、总务管理 (四)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1、学校管理法治化 2、学校管理人性化 3、学校管理校本化 4、学校管理信息化

中外教育史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3、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二、考查内容 —、中国古代教育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1、学校萌芽的传说 2、两周的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 3、“六艺”教育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2、齐国的稷下学宫 3、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4、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5、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 6、墨家的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培养目标;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7、道家的教育思想 “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8、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诗书与“以法为教”;禁私学与“以吏为师” 9、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中庸》;《学记》;《乐记》。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2、太学、郡国学与鸿都门学 3、察举制度 4、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5、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论学习。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西晋的国子学;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 2、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3、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 5、韩愈的教育思想 “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思想;论尊师重道。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官学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演变;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宋代“兴文教”政策;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苏湖教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 2、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3、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与种类;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4、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论“大学”和“小学”教育;“朱子读书法”。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 (六)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1、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 2、黄宗羲的“公其非是于学校” 3、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六斋”与“实学”的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 二、中国近代教育 (一)近代教育的起步 1、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举办 2、洋务学堂的兴办 洋务学堂的举办、类别和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 3、留学教育的起步 幼童留美;派遣留欧。 4、“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二)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2、“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 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5、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6、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 7、清末的留学教育 留日教育;“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 (三)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 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3、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 4、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 5、1922年“新学制” 七项标准;学制体系与特点。 三、中国现代教育 (—)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2、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 3、学校教育发展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 4、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中学毕业会考。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2,干部教育 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抗大”。 3、群众教育 4、普通教育 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三)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1、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论教育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 5、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 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育才学校;“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四、外国古代教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巴比伦的教育 巴比伦的学校: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2、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的学校;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3、古代印度的教育 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二)古希腊教育 1、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2、古典时代的教育 “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 3、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苏格拉底方法”。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学习即回忆”;《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灵魂论与教育;教育作用论。
(三)古罗马教育 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3、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四)西欧中世纪教育
1、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宫廷学校;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五)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1、拜占廷的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2、阿拉伯的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五、外国近代教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人文主义教育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2、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 3、天主教教育 耶稣会的学校;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 1、英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洛克、斯宾塞论教育。 2、法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爱尔维修、狄德罗、拉夏洛泰论教育;法国大革等,由于字数限制,大纲显示不全。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以上就是苍穹网整理的东林学派的历史背景与影响(东林学派历史背景与影响)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苍穹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苍穹网:www.cgowl.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东林学派的历史背景与影响(东林学派历史背景与影响)”相关推荐
南林风景园林研究生考东南大学风景园林博士好考吗
南林风景园林研究生考东南大学风景园林博士好考吗

南林考研|查收!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给大家寄来一封信~揭秘南林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的魅力世界!南京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这座孕育科研新星的摇篮,源于1902年中央大学的森林系和1910年金陵大学的森林系,如今在生物与环境学院的融合中焕发新生,是历史与活力的完美融合。学院设有植物科学系、动物学系、微生物学系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犹如一座知识的绿洲,孕育着生物学一级学科(江

2024-09-24 14:00:44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学院领导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的博士学位点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学院领导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的博士学位点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学院领导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的领导团队由经验丰富且实力强大的教授们组成。学院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是李佑新教授,他担任院长一职,并全面负责学院的各项工作[17]。在学院的日常运营中,副院长宋银桂教授主要负责本科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管理工作[18],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学生的思想教育。陈代湘教授作为副院长,他的工作重点在于学科学位点的建设与

2024-12-13 12:47:00
挂科影响保研吗
挂科影响保研吗

挂科影响保研吗不影响。保研种类1、主要基于学习成绩的免试直推。这在保研名额中占据了大部分。通行的做法是学校划定基本学习成绩要求(主要考察学分绩),按照一定名额比例下发到各院系,由院系所结合其他方面情况,上报名单,学校审批。一般情况下只有班级前几名才可能保研。2、特长生免试直推。有些学校为了招徕或留住特长人才,往往给予特别优惠,免试推荐就读研究生。常见的是体育类和文艺类特长

2024-09-26 05:27:08
英语四六级对于考研的影响有哪些?英语六级没过会影响考研吗?
英语四六级对于考研的影响有哪些?英语六级没过会影响考研吗?

英语四六级对于考研的影响有哪些?英语六级没过会影响考研吗?说实话,我觉得影响不大。实际上它的影响也确实不大(除却个别特殊的专业专业)。它基本上不影响你考研的初试和复试,但是呢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调剂,部分院校招收调剂生可能会把四六级成绩设为门槛。只要你毕业即可,如果你的学校没有四级毕业的话,你甚至也可以不考,取决于个人。根据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考研只需大学本科或同等学历即可,对

2024-10-23 04:53:20
澳大利亚研究生矿业专业需要背景吗
澳大利亚研究生矿业专业需要背景吗

澳大利亚研究生矿业专业需要背景吗申请澳大利亚的研究生矿业专业,首先需要满足一定的学术要求,即具备相应的学历背景,通常要求本科学历相关专业,如地质学、采矿工程或矿物工程等。这有助于申请者更好地适应课程内容,从而获得更佳的学习体验。其次,良好的英语水平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主要使用英语教学。因此,申请者需要提供符合要求的英语考试成绩,如雅思(IELTS)或托福(TOEFL),

2025-01-06 06:08:51
我是东林大一学生学的是风景园林,想考北林研究生,需要准备些什么
我是东林大一学生学的是风景园林,想考北林研究生,需要准备些什么

我是东林大一学生学的是风景园林,想考北林研究生,需要准备些什么北林景观考研的考试特点为专业课两门全为画图,与其他学校不同,因此,加强手绘技能是首要任务。此外,由于北林位于北京,英语水平的考核也非常严格。因此,掌握好英语成为了关键。作为中国园林界的领头羊,北林的园林专业难度不容小觑,因此,有决心和毅力对于成功至关重要。虽然你目前还只是大一新生,但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达成目标并

2025-01-15 03:30:50
嘉应学院美术学院外聘的教授、副教授都有哪些背景?
嘉应学院美术学院外聘的教授、副教授都有哪些背景?

嘉应学院美术学院外聘的教授、副教授都有哪些背景?嘉应学院美术学院引进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学术力量,其中包括:田卫平教授,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同时也是硕士导师,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院增添了重量级人物。吴卫光教授,广州美术学院的教务处处长,他的加入将提升学院的教学管理质量,他作为教授和硕士导师的身份证明了他的学术实力。刘颖悟教

2024-12-28 16:51:15
想考东师学科教学历史,应该怎么复习?
想考东师学科教学历史,应该怎么复习?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6所直属高等师范大学之一,国家“211工程”“九五”期间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自1953年起,学校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6年被批准为自行组织增列博士生指导教师单位。2000年被批准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被正式批准设立研究生院。学校有19个培养研究生的学院。有9个博士、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70个

2025-01-23 13:32:24